現在很多店家在談「消費者體驗」,常常把重心放在裝潢、動線、會員活動這些看得到的地方。 但一家店消費者會不會回頭,其實還有更關鍵的細節:
後台系統一出問題,你能不能在第一時間解決問題,維護消費者的權益。
對使用系統的企業來說更是這樣。不會因為介面好看、功能名稱很厲害就長期使用。
而是出狀況時,系統廠商能不能挺身解決問題。能不能快速處理、不讓門市不影響營運,才是真正左右「要不要換系統」的關鍵。
目錄
Toggle週年慶當天,一個參數錯誤導致全線混亂!

一間連鎖美妝品牌在週年慶推出多通路促銷活動: 線上領券、POS 核銷、會員點數同步、App 推播抽獎。
活動第一天,門市立刻回報:
- QR Code 無法掃描
- 結帳金額與優惠不同步
- 點數延遲入帳被客訴
- 店員不會排錯,現場擁堵
後來確認問題源頭很小:後台一個活動參數沒有同步到 POS。
工程團隊一小時就修好,但現場已發生爭議、退單與負評。
在數位營運高度整合的時代,一個小地方出錯,前面做的努力全部都白忙一場。
店家最怕的,就是出狀況時找不到能處理的人

這次事件最終能止血,不是因為後台修好,而是因為有人在最快時間走進門市。
一位區域顧問第一時間到店,並做了四件關鍵任務:
- 指導店員使用人工補登、補扣機制
- 重新排錯、確認參數、協助現場銷售拆解
- 在櫃台安撫顧客並說明補償方案
- 將異常逐筆記錄、即時回傳總部追查
因為有人在現場,品牌避免了大規模客訴與負評,活動也能順利繼續。
這就是「在地服務」的真實價值:發生狀況時,有人能站在你旁邊。
在地服務的兩大痛點
這次案例不是特例,而是許多品牌共同面臨的問題。
宣揚的轉型邏輯,就是要解決兩個長期被忽略的痛點。
痛點一:企業要「走進現場」的顧問,而不是遠端客服

在台灣,系統導入遇到最大困難不是技術,而是:
- 現場流程複雜
- 人員操作不一致
- 多系統資料不同步
- 客服沒有「現場感」無法協助判斷
多數 SaaS 公司只能提供遠端支援,因此常出現:
- 店員教不會、客人已經在前面等
- 電商客服與 POS 工程互相推責
- 異常無法定位,問題一直重複
- 體驗好壞全靠門市自己承擔
因此宣揚堅持:「我們的顧問是能走進現場的人。」這群顧問具備三種能力:
- 技術排錯:能判斷錯誤源頭與對應解法
- 流程邏輯:了解零售、餐飲及服務業的作業細節
- 現場協調:能同步顧客、店員、主管的資訊
這種能力,決定品牌能不能在錯誤中活下來。
痛點二:台灣缺乏能「在地支援」的加值經銷生態

即便原廠顧問能到現場,也無法覆蓋所有門市與所有地區。更不用說跨城市、跨國市場。
傳統模式的問題是:
- 經銷商只能賣,不能開發
- 在地顧問無法調整流程
- 小異常都得等總部修
- 區域市場落地速度慢
宣揚的做法是建立一個新的平台生態:讓在地加值經銷商也具有「開發 × 導入 × 維運」的能力。靠的是 JD(Jabez Designer)雲端開發平台:
- 低程式門檻,顧問也能開發
- 在地經銷商能調整流程、加模組
- 遇到例外狀況能當場排錯
- 本地需求更快回饋到產品設計
這讓系統不只被導入,而是能真正「落地」。這就是宣揚做平台企業的核心原因。
為什麼在地服務能力,是選系統最關鍵的評估點?
顧客不會問你 API 為何不同步,也不會關心哪個後台參數設錯。
他只會感受一件事:「你能不能解決我眼前的問題?」
導入任何 POS/ERP/整合系統前,一定要問的五個問題
- 錯誤發生時,有沒有人能到現場?
- 門市人員遇到問題,有沒有清楚的排錯 SOP?
- 有沒有人工補登、重送、手動核銷等例外流程?
- 區域顧問是否熟悉跨系統邏輯?
- 在地經銷商是否能提供整合級服務?
若以上問題都答不出來, 那這套系統再便宜、再漂亮、再多功能,都是高風險。
選系統,就是選夥伴
系統功能可以比較,價格可以比較,但真正不能比較的是在關鍵時刻,誰站在你身邊?
宣揚的核心價值從來不是一套 POS 或 ERP, 而是:
在企業端——顧問能走進現場,解決第一線問題。
在市場端——在地加值經銷商能提供深度支援與整合。
這兩件事,會左右一套系統能不能真的在現場運作順利,也會影響一個品牌在數位化時代能不能守住顧客的信任。如果把顧客體驗看成一趟旅程,宣揚的角色,就是在每一個關鍵時刻都站在你身邊、讓你安心往前走的夥伴。
看完這篇,你是不是也想到一些你店裡遇到的問題?歡迎填寫表單與我們聯繫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