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通大師|ERP、POS及系統整合解決方案的專家|宣揚電腦

讓好員工留下來:4 個降低離職率的實用方法

你知道一個員工離職的真實成本嗎?

在零售、餐飲、服務業中,「人員流動率」一直是許多老闆的隱形壓力。根據人力銀行統計,光是重新招聘一個員工的成本,就包含了:

  • 招聘成本:刊登職缺、面試時間成本約 8,000-15,000 元
  • 訓練成本:新人培訓期間的薪資與老員工指導時間約 20,000-35,000 元
  • 流失成本:服務品質下降、客戶不滿、其他員工工作量增加的隱性損失

換句話說,一個員工離職,企業的實際損失可能高達 3-6 萬元。如果一年內有 4-5 位員工離職,損失就超過 20 萬元!

一個餐廳老闆的真實故事

筆者的朋友阿明(化名),在台中開了一家30坪的義式餐廳,有8個座位區,主打手工義大利麵。2022年疫情後生意回溫,但他卻陷入了「招人地獄」。

噩夢的開始:

  • 3月:廚房二廚因為薪水太低(28K)離職,投奔隔壁薪水35K的燒烤店
  • 4月:外場小美因為「老闆脾氣不好,動不動就罵人」提離職
  • 5月:外場組長阿華做了一年半,因為「看不到前途,永遠就是端盤子」而離開
  • 6月:新來的工讀生小陳才做兩週,因為排班太亂(今天早班明天晚班)就不來了

那時候阿明每天早上9點開始備料,晚上11點關店後還要清理到12點,回家後還得在網路上瘋狂找人。他跟我說:「我根本不敢請假,一請假店就開不了。有天我發燒38度還在廚房炒麵,客人還嫌我動作慢。」

最慘的那一週: 某個週五晚上,僅剩的外場員工臨時家裡有事請假,阿明一個人要負責點餐、出餐、收銀。結果:

  • 客人等餐等了40分鐘,有3桌直接走人
  • Google評價從4.1分掉到3.8分,還有人留言「服務超差,永遠不會再來」
  • 那週營業額直接少了2萬元

轉捩點: 後來阿明的太太受不了了,逼他去上了一堂「小型餐廳管理課程」。講師問了一句話讓他印象深刻:「你是想當一輩子的廚師,還是想當老闆?」

從那時候開始,他花了半年時間重新調整管理方式。現在他的員工平均在職時間超過8個月,還有人主動推薦朋友來工作。2023年營業額比前一年成長了18%。

以下分享他實際採用、而且適用於多數門市的 4 個降低離職率的方法。

方法一:提供清晰的職涯發展路徑

問題根源

那位朋友發現,很多員工離職時的理由都類似:「這份工作沒有前途」、「看不到未來」、「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」。

具體解決方案

阿明重新建立了清楚的晉升制度,而且每個階段都有實際的工作內容差別:

外場新手(前3個月)

  • 薪資:時薪180元
  • 工作:帶位、收拾桌面、基本點餐
  • 考核:準時出勤、服務態度、基本技能測試

外場熟手(3-6個月)

  • 薪資:時薪200元 + 月績效獎金2,000元
  • 工作:獨立點餐、推薦餐點、處理客訴
  • 福利:可選擇喜歡的班表時段

外場組長(6個月以上)

  • 薪資:月薪32K + 業績分紅
  • 工作:帶新人、排班協調、處理複雜問題
  • 福利:每月有一天可彈性休假

副店長(表現優秀者)

  • 薪資:月薪38K + 營收分紅3%
  • 工作:店務管理、採購協調、人員招募
  • 福利:年終獎金、教育訓練補助

實際效果

阿明說:「以前員工都覺得在餐廳工作沒前途,現在我們的外場組長小玉已經開始學習成本控制和排班管理,她說要朝副店長努力。連廚房的阿強都開始研發新菜色,因為他知道做得好有機會當主廚。」

小提醒:即使是小店,也可以設計簡單的成長階段,比如「新手→熟練→資深→帶新人」,讓員工感受到自己在進步。

方法二:建立公平透明的制度

不公平制度的殺傷力

另一個讓員工流失的致命原因,是覺得制度不公平。常見的問題包括:

  • 排班不均,有人總是排到假日或夜班
  • 績效評估標準不明,升遷好像看老闆心情
  • 薪資結構不透明,同樣工作卻有不同待遇

具體改善措施

1. 排班制度大改革 阿明以前的排班很隨便,「今天缺人就找人,明天有事就調班」,搞得員工無法安排私人生活。現在他:

  • 每月25號就排出下個月班表,讓員工可以規劃
  • 建立「固定班 + 彈性班」制度:每人都有2-3個固定班,其餘可協調
  • 週末班給予時薪加10元津貼
  • 設立「緊急代班獎金」:臨時支援的人給200元獎金

2. 績效評估透明化

  • 每月一對一面談15分鐘,用「好話三明治」方式:先讚美→指出需改善→再鼓勵
  • 建立「月度之星」制度,得獎者可獲得3,000元獎金 + 在店內貼照片表揚
  • 客人稱讚會記錄在「好評本」,累積5次好評可獲得500元獎金

3. 薪資透明化的實際做法 阿明把薪資結構寫在白板上,讓每個人都知道:

  • 基本薪資 + 全勤獎金1,000元 + 績效獎金 + 加班費1.33倍
  • 每季業績達標全員分紅2,000-5,000元(依職位而定)
  • 推薦新人成功入職且做滿3個月,推薦人獲得3,000元獎金

實際案例

阿明重新檢視過去的管理方式後,發現自己確實「重罰輕賞」。他舉例:「以前有員工遲到5分鐘我就臭臉,但人家連續做好一個禮拜我卻沒誇過一句。難怪人家不想做。」

現在他改成「即時讚美制」:

  • 看到員工用心服務,立刻說「剛才那桌客人你服務得很好」
  • 有客人誇獎員工,他會在LINE群組裡公開讚美
  • 員工犯小錯時,私下提醒而不是當眾責備
  • 每週五會在群組裡分享「本週最棒的三件事」

方法三:創造支持與認同感的工作環境

情感連結比薪水更重要?

研究顯示,員工離職的主因並不都是「錢不夠」,而是「感受不到被重視」。服務業工作本身就有一定壓力,如果在職場上還感受不到支持,離職就是必然結果。

建立支持感的具體做法

1. 定期聚餐與活動

  • 每月員工聚餐(公司買單)
  • 慶祝員工生日(蛋糕 + 小禮物)
  • 淡季時安排員工旅遊或休假

2. 日常關懷

  • 每日營運結束後花 5 分鐘跟大家聊聊當天狀況
  • 主動關心員工的生活狀況,比如家裡有事需要幫忙嗎?
  • 員工生病時主動關心,甚至親自送藥或水果

3. 建立學習成長環境

  • 安排外部訓練課程(服務技巧、語言學習)
  • 鼓勵員工提出改善建議,採用的話給予獎勵
  • 分享行業新知,讓員工感受到自己在成長

真實反饋

「現在員工下班後還會留下來聊天,有人甚至會帶朋友來店裡消費。他們把這裡當成第二個家,自然就不會想離開。」

方法四:提供靈活與人性化的彈性

剛性管理 vs 彈性管理

過去那位朋友採用「軍事化管理」:遲到扣錢、請假要提前三天、不能換班、上班不能用手機。結果是員工壓力很大,離職率居高不下。

人性化彈性的實施

1. 請假制度彈性化

  • 緊急狀況可以先請假後補假單
  • 家庭重要事件(小孩生病、家人住院)優先考慮
  • 設立「互相支援機制」,同事可以互相代班

2. 工作時間彈性

  • 允許員工在合理範圍內調整上下班時間
  • 學生員工可以配合考試期間調整班表
  • 提供兼職選項,適合想要多重工作的人

3. 工作環境人性化

  • 休息時間可以適度使用手機
  • 提供舒適的員工休息區
  • 允許員工在店內用餐(提供員工餐)

平衡點很重要

「彈性不等於放縱,我會設定底線,但在底線之上盡量給員工方便。結果發現,越信任他們,他們反而越自律。」

額外秘招:用數據說話

建立簡單的留才指標追蹤

1. 離職原因分析 每次有員工離職,都要做「離職面談」,了解真實原因並記錄下來。常見原因包括:

  • 薪資待遇不滿意
  • 工作壓力太大
  • 看不到發展前景
  • 與主管或同事相處不佳
  • 工作時間不適合

2. 員工滿意度調查 每季進行簡單的滿意度調查,包含:

  • 工作內容滿意度
  • 薪資滿意度
  • 主管領導滿意度
  • 工作環境滿意度
  • 發展機會滿意度

3. 關鍵指標監控

  • 每月離職率
  • 新人存活率(3個月內離職比例)
  • 員工推薦率(是否願意推薦朋友來工作)

投資報酬率:留才的經濟效益

讓我們算一筆帳:

投入成本(以10人小店為例)

  • 月聚餐費用:3,000 元
  • 績效獎金制度:5,000 元
  • 訓練與發展費用:2,000 元
  • 彈性管理額外成本:1,000 元
  • 每月總投入:11,000 元

節省成本

  • 減少4個員工離職損失:20萬元/年
  • 服務品質提升帶來的業績成長:預估10-15%
  • 老員工工作效率高,減少管理成本

結論:每年投入13萬元的留才成本,可以節省至少20萬元的離職損失,還能帶來業績成長,投資報酬率超過150%!

結語:從心開始的管理哲學

降低離職率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而是需要從制度、文化、彈性三方面逐步累積。更重要的是,這需要老闆與主管改變心態:

從「管理員工」轉為「服務員工」

把員工當成內部客戶,思考如何讓他們在工作中獲得成長、成就感和歸屬感。當員工願意留下,不只是服務品質自然提升,顧客的滿意度與回頭率也會跟著成長,形成正向循環。

如果你正在煩惱人員流動率過高,不妨先從這4個方法著手。記住,留住一個好員工,比招聘十個新人更有價值。或許下一個季度,你就能感受到團隊的穩定與成長帶來的驚喜。

你可能也想看這些文章...

零售POS不是輔助,是架構:從開店走向穩定經營的五個轉折點

在零售現場,有一種常見但難解的焦慮:店是你親手開的,品牌是你一點一滴累積的,但隨著訂單變多、人手增加,事情卻越來越難掌握。
不是沒努力,而是努力沒有系統支撐,變成無效的重複與混亂。這篇文章,不談POS系統的功能清單,而是從我們輔導超過百家品牌的經驗中,整理出五個你該留意的成長轉折點——它們不是問題的開始,而是架構該介入的時候。

2025 雲端 ERP 推薦清單|功能、價格、適用產業一表看懂

這篇文章整理了 2025 年五大主流雲端 ERP 推薦清單,從功能、價格、適用產業到擴充能力一次比較,協助中小企業快速縮小選擇範圍。內容說明雲端 ERP 的核心價值、選型前的三大關鍵思考,並依品牌特性提供實際選擇建議,幫助企業從救火式管理走向制度化營運,為未來擴張做好系統基礎。

比價格更重要的,是跟得上你成長的系統

在協助企業評估資訊系統的過程中,我們經常遇到一種熟悉的場景: 營運穩定成長,訂單量年年攀升,出貨作業看似順利,但實際上,現場卻長期處在高張力狀態。人手越請越多,效率卻始終無法明顯提升;庫存週轉變慢,庫存比率與重工率反而不斷升高。 這是一家經

new2POS全新UI,更直覺、更流暢

零售與餐飲業的日常營運中,POS系統是不可或缺的工具。而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,POS的使用者介面(UI)也需要不斷優化,以提供更順暢的操作體驗。2025年,new2POS全新UI正式登場!這次的改版不只是換上新外觀,而是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,讓

中小企業何時該導入ERP?五個你不能忽視的徵兆

著企業逐步擴張,你的內部系統是否還能跟得上腳步?很多企業在初創階段,靠的是創辦人的專業、幾套帳務軟體與人力密集的流程。但當客戶變多、團隊擴編、商品線複雜化,原本熟悉的作業節奏開始卡住,這時候,導入企業資源規劃(ERP)系統,往往是企業邁向下

雲端ERP是什麼?不是升級系統,而是升級你的經營節奏

在思考「該不該導入雲端ERP」之前,或許你該先問自己:你想為品牌打造什麼樣的未來?
許多中小企業仍習慣使用地端系統,認為「現在這套也還能用」;但從我們與上百家品牌的實務經驗來看,導入雲端,不只是換一套工具,而是重新定義你的經營架構與管理模式。

精準行銷,顧客購買歷史可以怎麼用?

隨著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,企業取得顧客購買歷史數據已非難事,然而如何將這些資料轉化為有價值的行銷洞察,並有效應用於實際操作,才是企業真正的挑戰所在。精準行銷的核心,在於透過顧客過去的消費行為,準確預測未來需求,提供客製化的行銷體驗,進

餐飲POS推薦指南:從營運痛點到品牌系統力一次搞懂

老闆不是不努力,而是沒系統力 當你走進一間忙碌的餐飲店,看到老闆在前場後場間穿梭、點餐收銀外帶都一手包,可能會覺得他非常拼命。但真正讓這些老闆疲於奔命的,往往不是人力不夠、流程不清,而是「資訊無法整合,系統撐不起來」。訂單、出單、庫存、報表

換POS系統會不會資料不見?3步驟教你無痛轉換

許多店家不敢換POS系統,是因為害怕資料遺失、流程中斷。其實只要掌握三步驟:一、盤點與整理現有資料,二、選擇支援轉換且有顧問協助的系統,三、分段導入與安排訓練,就能無痛轉換、穩定上線。轉系統不是風險,而是重建營運流程、邁向成長的關鍵契機。

從競爭到共創:產業為什麼需要新的合作模式?

在數位化浪潮下,單打獨鬥已不足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。許多企業誤以為「導入一套 ERP/POS 系統」就等於數位轉型,卻忽略了彈性、整合與合作的重要性。本文透過「單打獨鬥 vs 共創合作」對比,並結合國內外趨勢與實務案例,說明共創合作如何降低試錯成本、加速導入並創造新商機。未來競爭不在於功能多寡,而是誰能建立更完整的合作生態圈。